黨委委員、董事、經理層怎樣“做決策”?——全周期清單管理
作者: 來源: 更新于:2021-11-8 閱讀:
那么,讓自己的觀點更有深度、有價值,讓自己的莊重一票有作用、有意義,就需要做好決策前、決策中、決策后三個階段的系統工作。
在決策前,黨委委員、董事或者經理層,要具備充足和必要的知識儲備,要真正懂得企業相關議案的內容;要對于決策議題充分調研和了解;要從自身獨立思考進行研究判斷;要就重點問題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澄清,等等。
這些工作都需要一一做好,才能讓自己的決策依據比較充分。
在決策中,實際是召開相關集體決策會議前和會議當中,黨委委員、董事或者經理層成員,要形成自己的系統觀點,有充分的事實證明,并且有全面的內容展開。
“三重一大”茲事體大,不能隨便表個態,拍拍腦袋憑經驗說幾句,更不能無原則的附和他人。
在決策中科學系統表達觀點,是決策者必須做好的功課。
在決策后,并不是就跟自己無關了,而要持續跟進決策事項的進展狀態,及時根據新情況、新問題調整決策部署,跟上動態的形勢,在環境更多元多變的當下時代,確保決策意圖能夠有更強的適應性。
這種決策后的跟進和調整,也非常需要一個客觀的工具方法,不能讓黨委委員和董事們天天操心。
科學的決策,需要全周期發力,這樣才能為決策者保駕護航。
2、需要什么樣的清單管理?
清單是實現國企治理體系“權責法定、權責透明”的有效管理工具,同樣也是保證決策體系客觀、量化、規范化的有力手段。
我們在這里引入的清單,和大家經常提到的“黨委前置研究事項清單”、“董事會決策權限清單”、“經理層權責清單”并不相同。
在決策全周期清單管理中的“清單”,是黨委委員、董事或者經理層用于在不同決策節點,對照梳理自己主要應做事項的結構化清單,簡單說,應該叫“TO DO LIST”。
有了這樣的清單,國企的每個決策者,就基本明確自己應該做哪些事、思考哪些方面的問題、提出哪些重點的觀點,并且用這種統一的、結構化的、局部量化的方式,來減少或者克服主觀的、片面的、經驗主義的決策問題,好處是顯而易見的。
清單很重要,可以引導決策者在決策前、決策中、決策后的思考和行動。
那么,每家企業誰來提供這樣的清單的?我們認為這是董辦、黨辦等治理主體綜合支持部門的工作,制定出適用于本企業的輔助決策用清單,并且明確相關的流程制度,進而推動黨委前置研究和董事會決策、經理層行權納入法制化、標準化軌道。
最關鍵的部分,來了。
決策全周期清單管理,到底有多少清單呢?知本咨詢的方法體系里有六個,詳見下圖:
上篇:
下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