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協委員“把脈”中醫藥產業 助力陜西中醫藥發展
作者:陜西傳媒網 來源:陜西傳媒網 更新于:2018-3-23 閱讀:
2018年的全國兩會“部長通道”上,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,中醫藥“走出去”不只是止咳糖漿,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;全國人大代表肖偉也在“代表通道”發聲,中醫藥產業在國內得到發展,有近萬億規模,但中藥國際化之路還很長。昨天,省政協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,為加快陜西中醫藥振興發展出謀劃策。
現狀 個體種植為主 種植規模小
在陜西,提起中藥材,打著“藥王”品牌的銅川有一定代表性。為了此次的月度協商座談會,省政協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調研組提前進行了實地調研。第一站,就選擇了銅川。
在銅川市耀州區孫塬鎮寶鑒村中藥材種植基地,連片種植的黃芩,在陽光照射下顯得分外耀眼。
見到調研組一行,中藥材種植基地負責人從地里拔出一株黃芩:“受市場變化和氣候不穩定的影響,目前孫塬鎮黃芩留存面積只有3000畝,年產260噸,產值460萬元,目前寶鑒村全村連片種植有1000畝!焙芏嗳瞬恢,耀州黃芩已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道地中藥材,而孫塬鎮生產的黃芩中黃芩苷的含量更是遠超國家標準。
據銅川市衛計委負責人介紹,截至2017年底,全市中藥材種植留存面積近7萬畝,主要種植的品種有黨參、黃芪、黃芩等。
個體種植為主,種植規模小……這些中藥材種植突出問題,不僅僅在銅川存在,在陜南地區也尤為突出。
“安康市除黃姜、絞股藍、杜仲、厚樸等少數品種有一定規模外,主要道地藥材品種都是處于規模小、產量低、少而散的零星栽培態勢,尤其是規范化種植基地尚未得到有效推廣!卑部凳懈笔虚L何邦軍面對調研組,道出了實情。
原因 形成質量優勢的藥材品種少
獨特的地理優勢及中醫藥資源優勢使得陜西素有“天然藥庫”的美譽。在全國中藥材資源重點普查的364個品種中,擁有283種,占77.7%。那么,是什么捆住了陜西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手腳?
安康漢陰華曄植物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子朗舉例:“以杜仲為主的林業產業和扶貧產業是大資源、小產品,社會效益高,經濟效益低,投資周期長,投資回報慢,加之由于貸款門檻,企業采取商業運作模式很難成功或堅持下來!
原文鏈接:http://news.wmxa.cn/n/201803/543963.html
“中醫臨床常用飲片只有100多種,臨床效果取決于藥材道地性,盲目引種非道地品種不僅降低了質量和療效,還會削弱本地道地藥材優勢品種的良性發展!笔∈称匪幤繁O督檢驗研究院院長劉海靜有自己的看法。
目前陜西地區藥材種植有丹參、延胡索(元胡)、天麻、西洋參、鐵皮石斛、豬苓、花椒等近80個品種!靶纬少|量優勢品牌的品種少,大多數制藥集團制藥原料供應地處于非盈利狀態,種植戶擔心產量增加,價格會更低。在陜南地區種植的所謂‘枳殼’價格不及江西枳殼的十分之一,嚴重影響了經濟收入。”
上篇:
下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