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需求引爆:這些中藥價格將大漲!
作者:慧聰網 來源:慧聰網 更新于:2018-2-9 閱讀:
舉個例子,對于大家都熟悉的板藍根,有產地藥商反饋,流感期間其價格從6元多迅速上漲到8元。更有藥企表示,治療感冒以及清熱解毒類的中成藥,由于原料缺貨、價格上漲,很多已經處于斷貨狀態。
然而,中藥材漲價的原因,并不只有流感,瞧,一大波中藥正在漲價的路上。
▍野生藥材天價漲幅
我國野生藥材資源極為豐富,但亂采濫獵情況十分嚴重,有些藥材經過長期的無序采挖,野生資源在不斷萎縮,其價格也因產量銳減而不斷攀升。
例如,2005年川貝價格在500元左右,2017年已漲至3900元;2008年桑螵蛸價格在110元上下,2017年市場價漲至420元;2009年蟬蛻價格在45元上下波動,目前市場價格已漲至380元;2004年天龍價格在85元左右,2017年市場正品整條貨價漲至750元。
一方面是人們的需求加大,加劇了野生藥材資源供需缺口。另一方面,水土流失和荒漠化,與地面植被的減少互為因果,惡性循環,必然導致野生藥用資源的宜產區減少。
資源的枯竭造就了野生中藥材價格的不斷上漲?梢灶A計,野生品種的價格在2018年仍會繼續上漲。
▍聚焦道地藥材
大家都知道,中藥材特別講究道地性。但是現在,90%的中藥材來自人工種植。失去野生、原生環境,藥材的道地性就大打折扣了。
近日,在第十屆健康中國論壇上,國家級名老中醫、上海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嚴世蕓表示,不同地方栽培的藥品它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以相差幾倍到幾十倍。如果按照農業部栽培的要求,只抓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等指標,而不管理有效成分和種植條件等因素,道地藥材在中醫藥中就會逐步消亡了,或名存實亡。
可見,道地藥材若在于源頭沒有把控好,后面的藥品質量監控都是瞎忙。
去年年底,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《中藥資源評估技術指導原則》的意見!吨笇г瓌t》對生產企業提出了固定產地的要求,提倡使用道地藥材。
業內人士表示,如果中成藥、中藥飲片、中藥配方顆粒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均使用道地藥材,那么,相關企業的生產成本肯定蹭蹭的上漲。
例如此前漳州片仔癀藥業發布公告,將公司主導產品片仔癀市場零售價格將從500元/粒上調到530元/粒,主要原因就是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漲。
▍藥食同源帶來更大需求
近日,業界流傳一份通知,國家衛計委擬將黨參、西洋參、天麻、肉蓯蓉、鐵皮石斛、山茱萸、杜仲葉、黃芪、靈芝等9種中藥材列入藥食同源名單。
藥食同源,就是可以做藥品,也可以做食品。作為保健品產業的一個細分領域,藥食同源產業的前景的確誘人。有分析預測,到2020年,中國保健消費品市場規模有望超過4000億元。
上篇:
下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