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無毒無副作用可以放心吃?國家終于出手了
作者:新浪網 來源:新浪網 更新于:2018-2-9 閱讀:
“
北京電力醫院主任醫師周國平:現在有一些這個藥品說明書還是比較模糊的,特別是對不良反應這一塊并不是很詳細。
”
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鄧勇則進一步指出,作為“組合體”的中成藥,藥性的不確定性比較多,不說清楚不良反應,不利于保障老百姓的用藥安全和知情權。
“
鄧勇:因為確實中成藥相比于西藥而言的話,臨床實驗這方面的可量化性、標準化、流程化、數據化這方面相對來說要欠缺一點。而且現在這個中成藥都是通過中藥飲片配方,按照一定的劑量組合弄來。但是在這樣一個組合體的過程中,每一味藥的功效、不良反應、它用藥的一些副作用,甚至有一些不良的這種藥品安全事件以前是否發生過?發生了會怎樣?都是一筆模糊賬,一抓一大把,一喝一大碗。
”
比如,有醫師在使用某中成藥時,患者忘記告訴醫生自己的過敏史等信息,因說明書沒有任何成分和含量的標明,也沒有警示文字,結果用藥過量給患者造成傷害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潘志剛介紹:
“
潘志剛:當你回家了以后,你打開說明書一看,可能你就讀到說明書上它會提到對哪些情況過敏的人,禁忌或者說慎用。那么這種情況下,你就要小心用,再次訪問你的醫生把你的情況跟醫生說明白,然后看是否換藥。所以說明書是非常重要的。
”
另據報道,上海中醫藥大學課題組對60194個中藥制劑文號規格的描述和統計,近90%的中藥文號在說明書“規格”項下并沒有標示單劑量藥品的含藥量,而是以重量、裝量等來標示規格。有媒體對《指導原則》解讀為至少90%的中成藥須修改說明書,給人以“一刀切”的感覺。但查看具體規定可以發現,與之前頒布的《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》設置兩年過渡期不同,此次頒布的《指導原則》并沒有一個強制執行的時間表。
對此,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鄧勇坦言,《指導原則》主要鼓勵企業自愿自主規范,不會短期內“一刀切”;但如果企業幾年下來都不愿自覺規范,監管部門將通過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責任落實、藥品再注冊等措施形成倒逼態勢。
“
鄧勇:用藥說明書它不能可能是有一個絕對的標準,不可能一刀切。主要還是要靠中成藥生產企業自己的那種社會責任感的這種提升。所以這樣的話也是倒逼企業在這種市場競爭的過程中,不斷去完善自身企業發展規范,讓自己的產品和用藥安全能夠讓最廣大的老百姓所知曉。
”
此外,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化妝品注冊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目前,符合中藥特點的注冊管理體系已經初步構建,但仍需不斷完善。未來,更規范、更方便醫師及公眾使用的中成藥會越來越多。
上篇:
下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