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國衛: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醫藥創新體系建設
作者:佚名 來源:互聯網 更新于:2017-9-22 閱讀:
近日, 2016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藥師周召開。中國藥學會理事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在《中國藥物創新與“十三五”發展前景》的大會報告中,介紹了“十三五”“重大新藥創制”科技重大專項的發展思路和預期愿景,并給出了達到預期目標的建議。
作為“十二五”“重大新藥創制”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,桑國衛表示,“十二五”以來,該專項針對重大疾病,圍繞產業鏈部署研發鏈,共獲批24個1類新藥,相當于近50年總數的5倍;建成各類平臺近300個,突破核心關鍵技術50余項,獲得國家一二等獎51項;支持產業創新孵化基地60余個;國家經費投入71.9億元人民幣,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600億元人民幣,出口產值37億美元;生物疫苗研發水平位居世界前列,化學藥物創新研究實現與國際同步,中藥產業形成全球化發展趨勢,促進了我國醫藥科技由仿制向創新、醫藥產業由大國向強國邁進。
前不久,“重大新藥創制”科技重大專項“十三五”總體組名單出爐,桑國衛繼續擔任該專項“十三五”技術總師。他透露:“十三五”“重大新藥創制”科技重大專項,將圍繞一條主線(產品技術)、兩個維度(戰略需求、民生現實需求)、三種能力(自主創新、轉化應用、國際競爭)的發展思路實施。在具體談到2017年的課題立項考慮時,桑國衛表示,將安排“十三五”60%以上的任務量,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組織方式,以提高目標性、集成度,定向委托和定向擇優為主,以公開擇優和后補助為補充,嚴格控制課題數量。
“十三五”該專項定向委托課題包括:“藥物一致性評價技術與標準研究”,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牽頭,聯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藥品審評中心和科研院所、企業來完成;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創新藥物研究”,由中國中醫科學院牽頭,聯合相關高校和企業等完成。定向擇優課題則包括:天然藥物來源創新藥物新品種研發及其關鍵創新技術體系、新靶點小分子藥物新品種研發及其關鍵創新技術體系、應急醫學藥物新品種研發及其關鍵技術體系、國家級示范性新藥臨床評價技術平臺(GCP)建設、高端制劑及新型輔料研發及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、兒童用藥及關鍵技術研究、基于中醫典籍的經典名方研發、臨床急需抗體類生物類似藥臨床研究、聯合疫苗(多聯多價)的研究與開發等20項。比如,國家級示范性新藥臨床評價技術平臺(GCP)建設的研究目標,是建成10家以上示范性GCP平臺,2~4家以上機構具備開展0期臨床能力,培養專業人才隊伍。每個GCP平臺每年牽頭5項以上國家1類新藥1期臨床試驗,重大疾病藥物評價中心每年牽頭10項以上2~3期臨床試驗,每年完成2項以上新藥臨床相關的新技術新方法研究,以推動我國藥物臨床評價達到國際水平!笔濉邦A期的標志性成果是,重大品種研發成效顯著,藥物研發創新體系逐步完善,中藥現代化進程加速,國際化步伐加快,推動醫藥產業快速發展。
上篇:
下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