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總結2017年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演變趨勢
作者:佚名 來源:互聯網 更新于:2017-11-24 閱讀:
以浙江為例。僅2017年3月,浙江衢州、義烏、湖州、舟山、紹興等地市下轄區及縣,就紛紛下發了藥品采購公告,部分地區以基層聯合體或單體醫院開展了醫院藥品議價工作。而早在2015年至2016年,溫州、寧波等醫改試點城市,就已經陸續發起了多輪次藥品集中采購,在2015年開展的溫州市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聯合體第一批采購中,有的品規降幅最高達到了70%。
按照浙江去年下發的《關于全面開展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新機制試點的實施意見》,醫院藥品實際銷售價與采購價之間的差額上繳同級財政,考核后返還醫療機構,因此,各地趨之若鶩,醫療機構紛紛擼起袖子,殺價積極性空前高漲。在藥品步入采購碎片化的大背景下,新形勢下,醫藥推廣正從布道者轉型為協作者或追隨者,醫學價值驅動的概念應運而生,即“醫學事務驅動→市場策略轉化→臨床醫生認同→銷售落地執行→藥品采購上量→新一輪集中采購準入(目錄價格)”。一個產品能夠最終在市場一線得到認何,其實也是依托這樣的銷售驅動模式。
但可惜的是,國內許多藥企總是割裂的看待“藥品采購是一個銷售過程”這本應是一個系統的事情:投標是投標、銷售是銷售、學術是學術、商務是商務。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本應系統去研究、分析、解決的藥品碎片化問題,卻因藥企自身的原因,以更加割裂碎片化的視角去看待一個個局部的現象,從而最終無法取得良好的成效。而各地醫療機構(聯合體)則通過分割包圍、逐步擊破、圍點打援等方式,壓縮藥價,最后,省級平臺統一開展定期聯動,收獲低價果實。
上篇:
下篇: